平台业务动态-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首页: 山东化工出口企业服务平台 平台业务动态
水稻二化螟及其防治产品
查看: 日期:2020-03-31
  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害虫,因其会钻蛀到水稻中为害蛀食水稻茎部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又被称为钻心虫。

  二化螟是水稻重大害虫之一,危害程度重、防控难度大。由于对主治药剂抗药性水平居高不下,二化螟几近“无药可治”,在单双季混栽稻区发生为害严重,发生区域扩大到部分纯单季稻区,已成为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重大威胁。

  卵:成虫产卵会选择长势强壮的稻株,成虫产卵为块产,主要产在靠近叶鞘的叶片叶背基部,也有很多产在叶片正面近叶尖处。

  幼虫:孵化后,先群集于叶鞘内取食,到2-3龄时,钻入茎秆,开始蛀食稻茎,到3龄以后,水稻整株都会受到危害,会造成枯鞘、枯心、虫伤株、枯孕穗、白穗等。

  蛹:幼虫老熟后,在茎秆内或叶鞘与茎秆间化蛹。

  成虫:成虫一般为昼伏夜出,大多在下午和傍晚羽化,并在晚间与次夜交尾,交尾后2天产卵。

  水稻二化螟之所以越来越严重,可能有以下4点原因:

  1、抗药性加强;

  2、暖冬造成越冬虫死亡率下降;

  3、单、双季混栽面积大,桥梁田增加,利于二化螟辗转为害;

  4、自然还田、机割面积大,营养充足,有利于虫源积累、越冬;

  今天我们就着重看看二化螟的防治产品。

  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可知针对水稻二化螟防治已取得登记产品单剂406个,复配制剂385个。

  以三唑磷、毒死蜱为代表有机磷类杀虫剂登记数量为226个;

  以杀螟丹为代表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登记数量为104个;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登记数量为8个;

  单剂产品登记中有机磷类、沙蚕毒素类、氨基甲酸酯类这些常规杀虫剂占据80%以上。

  在复配产品中也多以这些有效成分进行复配,对于这些不具专利保护的有效成分、或不在保护期的有效成分,企业在选择产品登记时出现“一窝蜂”现象,我们也知道长期使用相同作用机理的产品,抗性会越来越严重。

  另外从登记信息看以下几类产品在国内登记数量偏少也是近几年才在国内上市的产品:

  缩氨基脲类杀虫剂(1):氰氟虫腙(1)

  苯基吡唑类杀虫剂(1):丁虫腈(1)

  双酰肼类杀虫剂(18):甲氧虫酰肼(17)、环虫酰肼(1)

  双酰胺类杀虫剂(10):氯虫苯甲酰胺(9)、溴氰虫酰胺(1)

  ⅰ、缩氨基脲类杀虫剂-氰氟虫腙

  作用机理:氰氟虫腙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和日本农药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全新作用机制的杀虫剂,通过附着在钠离子通道的受体上,阻碍钠离子通行,与菊酯类或其他种类的化合物无交互抗性。该药主要是通过害虫取食进入其体内发生胃毒杀死害虫,触杀作用较小,无内吸作用。该药对于各龄期的靶标害虫、幼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昆虫取食后该药进入虫体,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阻断害虫神经元轴突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不能通过轴突膜,进而抑制神经冲动使虫体过度的放松、麻痹,几个小时后害虫即停止取食,1-3d内死亡。

  ⅱ、苯基吡唑类杀虫剂-丁虫腈

  作用机理:丁虫腈是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创制的新型杀虫剂,主要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与肌肉结合点突触,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

  ⅲ、双酰肼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环虫酰肼

  作用机理:甲氧虫酰肼是由美国罗姆-哈斯(现陶氏益农)公司研发的二芳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环虫酰肼是日本化药株式会社和三共株式会社(现为三共农用株式会社)共同开发并实用化的新型杀虫剂。两者都属于双酰肼类杀虫剂,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蜕皮激素激动剂),它引起鳞翅目幼虫停止取食,加快蜕皮进程,使害虫在成熟前因提早蜕皮而致死。该药与抑制害虫蜕皮的药剂的作用机制相反,可在害虫整个幼虫期用药进行防治。

  ⅳ、双酰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

  作用机理: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都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其主要作用于昆虫的鱼尼丁受体,使其过度释放平滑肌和横纹肌细胞内储存的钙离子,引起害虫肌肉调节功能衰弱,影响昆虫行为,使其迅速停止取食,最终致死。

  综上看出苯基吡唑类、缩氨基脲类、双酰肼类、双酰胺类这几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因为受专利或保护期限制,目前登记企业少或独家,但因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其在水稻二化螟市场价值不容小觑,发展前景可观。
分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