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登记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同时也不是一个单独的项目,登记工作不仅仅是企业一个部门的事,需要联合营销、推广、研发、质检等相关部门协同完成。在一个产品正式立项之时,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越能更快更好地获取农药登记证。
前期调研
1、企业已有登记证制剂产品是否有可扩作的空间;
2、与企业现有登记证制剂产品是否可配套销售,如已有柑橘园除草剂,可否登记柑橘园杀虫杀螨剂;
3、与企业现有产品进行复配研制,使产品可同时防治两种及以上病害,提升产品竞争力;
4、临近专利保护期的优质产品,可否提前规划以便占领市场;
5、营销团队进行市场调研,明确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优势与不足;
6、登记团队评估产品登记的可行性。比如原药的有效成分是否存在登记风险,制剂的含量配比等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要求。
产品确定
1、研发团队小试、中试是否成功,产品常规指标能否符合要求;
2、工厂车间是否有生产能力,生产设备及操作人员等能否达到生产的要求,能否找到可以长期稳定合作的有相关制剂剂型生产许可证的农药企业进行委托加工;
3、推广团队进行小范围田间试验,调整使用技术和使用方法为登记药效试验及后期产品销售宣传做准备。
登记计划确立
1、登记种类的判定
(1)、企业自行判定;
(2)、咨询相关农药管理部门;
(3)、咨询专业登记代理机构。
2、登记费用预算
(1)、企业自行向农业农村部认定各试验单位询价;
(2)、咨询专业登记代理机构,获取报价。
3、登记计划时间表设立
(1)、前期准备,包括试验用样品获取,产品标准制定及发布(有国标或者行标的产品可直接引用),样品质检单,向所在省份农药检定管理总站申请封样;
(2)、试验安排,根据判定的登记种类安排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中对应的试验;
(3)、试验报告收集审核,综合性材料编写;
(4)、上报审批,省农药检定管理总站初审后交至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审核。审核通过,公示期通过后获证;审核不通过,根据否决意见进行资料补充等完善后重新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