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红蜘蛛防治及其产品推介
查看: 日期:2020-05-08
柑橘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国际农产品与加工品之一,也是国际上贸易第一大的水果。我国是柑橘的主要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最早的国家。自2012年开始我国柑橘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跃居世界第一,全国种植面积达3500万余亩,总产量达3000万吨左右,成为我国出口优势农产品。
在往期的文章中我们简单介绍了柑橘的病虫害,本期我们着重介绍柑橘红蜘蛛及其防治产品。
柑橘红蜘蛛,又称柑橘全爪螨,是一种世界性的柑橘害虫,在我国柑橘各大产区均有分布。以成螨、幼螨、若螨群集叶片、嫩梢、果皮上吸汁危害,引致落叶、落果,尤以叶片受害为重,被害叶面密生灰白色针头大小点,甚者全叶灰白,失去光泽,终致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红蜘蛛种群密度主要与温度、湿度、食料、天敌和人为等因素相关,一般气温在12—26℃时有利于红蜘蛛的发生,20℃左右时最适。最适于红蜘蛛发生的相对湿度在70%左右,多雨不利于发生。
食料则以柑橘的幼嫩组织为好。柑橘红蜘蛛的天敌种类很多,已发现的有近百种,例如尼氏钝绥螨、江原钝绥螨、长刺钝绥螨等,天敌丰富的果园,红蜘蛛可以得到自然控制,特别是生长季节的中后期。
对红蜘蛛的人为影响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果园用药,适当的用药可以使红蜘蛛得到更好的控制,而不合理的频繁用药则会杀死大量天敌,使红蜘蛛的发生更为猖獗,并呈现出多峰状态。目前因其繁殖快,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严重,危害期长,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柑橘红蜘蛛市场登记药剂分析,截至目前,已登记柑橘红蜘蛛产品1313个,其中单剂828个,混配产品485个。
其中单剂登记情况如下表:
复配产品也多是以上有效成分混配而得,从目前的登记情况分析可以看出近2年乙螨唑、螺虫乙酯、联苯肼酯、螺螨酯混配产品登记的较多。
针对柑橘红蜘蛛,以上4种有效成份也相对较新颖,与其它有效成分混配后可延长药效期,加强防治效果,不易产生抗药性,预测未来几年还会以这几种成分为主,其混配产品未来依然是市场热点。
丁氟螨酯、螺螨双酯、乙唑螨腈由于涉及专利,市场上均为独家登记,其中丁氟螨酯于2021年8月专利期届满,预测届时将成为市场热捧产品。
丁氟螨酯
丁氟螨酯是日本大塚化学公司开发的苯酰乙腈类新型杀螨剂,2007年在日本登记销售,与现有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丁氟螨酯为非内吸性杀螨剂,主要作用方式为触杀。其通过接触进入虫体内后,能够在螨虫体内通过代谢,产生极具活性作用的物质ab-1。
试验结果表明,ab-1对二点叶螨线粒体复合体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随着丁氟螨酯在螨虫体内不断被代谢为ab-1,ab-1浓度不断上升,螨虫的呼吸作用愈来愈受到抑制,最终达到防治效果。由此推断,丁氟螨酯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螨类线粒体的呼吸作用。
乙螨唑
乙螨唑是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研发的一种全新具特殊结构的杀螨剂。它能抑制螨卵的胚胎形成以及从幼螨到成螨的蜕皮过程,对卵及幼螨有效,对成螨无效,但是对雌性成螨具有很好的不育作用。因此其最佳的防治时间是害螨危害初期,企业可将其与联苯肼酯、阿维菌素、哒螨灵等混配开发产品。
联苯肼酯
联苯肼酯是一种新型选择性叶面喷雾用杀螨剂。其作用机理为对螨类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iii抑制剂的独特作用。其对螨的各个生活阶段有效,具有杀卵活性和对成螨的击倒活性(48~72h),且持效期长。推荐与螺螨酯、乙螨唑等有效成分复配。
在往期的文章中我们简单介绍了柑橘的病虫害,本期我们着重介绍柑橘红蜘蛛及其防治产品。
柑橘红蜘蛛,又称柑橘全爪螨,是一种世界性的柑橘害虫,在我国柑橘各大产区均有分布。以成螨、幼螨、若螨群集叶片、嫩梢、果皮上吸汁危害,引致落叶、落果,尤以叶片受害为重,被害叶面密生灰白色针头大小点,甚者全叶灰白,失去光泽,终致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红蜘蛛种群密度主要与温度、湿度、食料、天敌和人为等因素相关,一般气温在12—26℃时有利于红蜘蛛的发生,20℃左右时最适。最适于红蜘蛛发生的相对湿度在70%左右,多雨不利于发生。
食料则以柑橘的幼嫩组织为好。柑橘红蜘蛛的天敌种类很多,已发现的有近百种,例如尼氏钝绥螨、江原钝绥螨、长刺钝绥螨等,天敌丰富的果园,红蜘蛛可以得到自然控制,特别是生长季节的中后期。
对红蜘蛛的人为影响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果园用药,适当的用药可以使红蜘蛛得到更好的控制,而不合理的频繁用药则会杀死大量天敌,使红蜘蛛的发生更为猖獗,并呈现出多峰状态。目前因其繁殖快,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严重,危害期长,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柑橘红蜘蛛市场登记药剂分析,截至目前,已登记柑橘红蜘蛛产品1313个,其中单剂828个,混配产品485个。
其中单剂登记情况如下表:

复配产品也多是以上有效成分混配而得,从目前的登记情况分析可以看出近2年乙螨唑、螺虫乙酯、联苯肼酯、螺螨酯混配产品登记的较多。
针对柑橘红蜘蛛,以上4种有效成份也相对较新颖,与其它有效成分混配后可延长药效期,加强防治效果,不易产生抗药性,预测未来几年还会以这几种成分为主,其混配产品未来依然是市场热点。
丁氟螨酯、螺螨双酯、乙唑螨腈由于涉及专利,市场上均为独家登记,其中丁氟螨酯于2021年8月专利期届满,预测届时将成为市场热捧产品。
丁氟螨酯
丁氟螨酯是日本大塚化学公司开发的苯酰乙腈类新型杀螨剂,2007年在日本登记销售,与现有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丁氟螨酯为非内吸性杀螨剂,主要作用方式为触杀。其通过接触进入虫体内后,能够在螨虫体内通过代谢,产生极具活性作用的物质ab-1。
试验结果表明,ab-1对二点叶螨线粒体复合体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随着丁氟螨酯在螨虫体内不断被代谢为ab-1,ab-1浓度不断上升,螨虫的呼吸作用愈来愈受到抑制,最终达到防治效果。由此推断,丁氟螨酯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螨类线粒体的呼吸作用。
乙螨唑
乙螨唑是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研发的一种全新具特殊结构的杀螨剂。它能抑制螨卵的胚胎形成以及从幼螨到成螨的蜕皮过程,对卵及幼螨有效,对成螨无效,但是对雌性成螨具有很好的不育作用。因此其最佳的防治时间是害螨危害初期,企业可将其与联苯肼酯、阿维菌素、哒螨灵等混配开发产品。
联苯肼酯
联苯肼酯是一种新型选择性叶面喷雾用杀螨剂。其作用机理为对螨类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iii抑制剂的独特作用。其对螨的各个生活阶段有效,具有杀卵活性和对成螨的击倒活性(48~72h),且持效期长。推荐与螺螨酯、乙螨唑等有效成分复配。
下一篇:没有了